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流經市區的運河原本臭氣沖天,歷經三任市長努力,汙水逐漸減少,但仍有「漏網之魚」,市府新投入九千二百萬元整治,預計七月完工,總計可成功阻擋四萬至六萬立方公尺的汙水量,並減少每日約四公噸的汙染量排入運河。
市長賴清德昨日偕同水利局長李孟諺前往實地視察後表示,台南運河是著名的歷史水道,其環境及景觀應受到重視,延續張燦鍙及許添財市長的政策,市府亦積極規劃多項水利建設,例如運河星鑽計畫、運河遊船ROT等案皆已在進行中,目標在於提升運河水質,並改善水岸景觀。
李孟諺表示,運河周邊仍有四十一處排放口,尤其安平區為觀光旅遊勝地,小吃、商店林立,因此汙水仍持續流入河中,且伴隨油脂進入截流站內。
為了「補破網」,水利局先完成安平抽水站內導流溝及撈汙機之設置工程,透過站內攔汙、除油的程序,每日約改善六千五百立方公尺的浮油問題。另有鑑於民權四路及少部分中華西路近運河下游段汙水尚未完全截流,又於臨安橋下的箱涵口處設置大型橡皮壩,截流一千七百立方公尺的生活汙水至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進行處理。至於沿岸計二十八處的排放口截流工程,預計每日可截流約一一五八立方公尺的汙水。
李孟諺說,運河水質目前介於輕度汙染至中度汙染之間,未來,將進一步針對運河沿線餐飲商店所排放的汙水進行截流,持續辦理運河沿岸小型排放口及不明支管之檢查,讓運河周邊汙水均導引至安平下水道系統,再進入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以改善運河水質,實現運河航運及水清魚現的目標。

arrow
arrow

    lfbpnvn91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